如需订单咨询: 客服1:客服1 客服2:客服2 客服3:客服3 客服4:客服4 客服5:客服5 客服6:客服6 客服7:客服7 客服8:客服8 客服9:客服9 客服10:客服10

国产工业机器人行业持续增长,行业迎来发展黄金期 ?

  近期,工业机器人市场需求提升,带动上市公司订单增加。业内人士表示,随着下游制造业整体复苏,锂电、新能源汽车等行业扩产,旺盛的需求将推动国产工业机器人行业持续增长,行业迎来发展黄金期。

  近期,工业机器人市场需求提升,带动上市公司订单增加。业内人士表示,随着下游制造业整体复苏,锂电、新能源汽车等行业扩产,旺盛的需求将推动国产工业机器人行业持续增长,行业迎来发展黄金期。

  “我们正加班加点赶工以完成订单交付。”国产工业机器人龙头企业埃斯顿董秘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5月以来,以中大型负载机器人为代表的工业机器人市场需求增长很快,除了新的订单,公司还要赶工以便及时交付前期的订单,工业机器人生产线处于高速运转状态。

  记者从多家工业机器人公司了解到,6月以来,受下游新能源等制造行业客户需求带动,工业机器人产品需求旺盛,不少公司在手订单和出货量保持上升。

  由于供货紧张,近期多家企业上调了工业机器人产品价格。6月27日,埃夫特发布调价函称,自7月1日起,所有机器人产品价格上调3%-10%。埃斯顿、配天机器人等厂商也上调了产品价格,上调幅度为3%-8%。多家企业表示,芯片短缺及大宗原材料价格、人工成本、物流费用持续升高导致机器人整体成本上涨。

  埃夫特相关人士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公司采取多方面举措应对原材料价格上涨。例如,通过与芯片渠道商合作,锁定长期订单价格和交期,同时在大宗原材料方面签订长期协议稳定供应,尽可能化解原材料价格上涨的风险。”

  开源证券分析师孟鹏飞表示,工业机器人行业需求增长动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目前制造行业整体复苏,对机器人自动化的需求上升;二是新能源汽车、锂电、光伏等高景气度的下游行业加速扩产,对自动化生产制造依赖性增强。目前,工业机器人已成为锂电池生产的重要工具。高性能、高速度、高稳定性的工业机器人能够为锂电池生产提供经济性更强、效率更高的生产解决方案。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6月份,制造业PMI回升至50.2%,在连续三个月收缩后重返扩张区间。从行业情况看,汽车、通用设备、专用设备、计算机通信电子设备等行业的生产指数和新订单指数均高于54.0%,恢复快于制造业总体。

  平安证券认为,今年上半年,由于疫情反复,工业机器人出货量受到影响。随着下半年稳增长政策持续发力,工业机器人有望受益于经济企稳,业绩迎来改善;同时,电力巡检机器人有望受益于电网智能化投资增长。

  改变从边缘开始,国产的协作机器人从汽车制造业的部分环节,率先撕开了一个口子。2021年,国产协作机器人在中国的占有率超过90%以上。

  在汽车制造业,“国产的协作机器人正在完成对于国际品牌的替代,这是竞争的结果。”上海节卡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常莉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

  汽车制造业是工业机器人主要的应用市场,不过该领域的国产机器人占有率很低,目前不足10%。这背后的原因在于,相较于家电等产业,汽车制造业对机器人的技术和稳定性有更高的要求,且国外企业发展更早而占得先机。

  协作机器人是机器人的一个细分品类。有别于大功率、高成本、需要物理围栏的传统工业机器人,协作机器人被设计成可以在协作区域内与人直接进行近距离交互,有着部署成本低、易于上手等优点。改变从边缘开始,国产的协作机器人从汽车制造业的部分环节,率先撕开了一个口子。

  李进是一家传统工业机器人厂商相关负责人,主要服务于汽车客户。

  汽车行业客户通过招标方式寻求系统集成供应商进行合作,这将导致:一方面,客户对工业机器人有高标准要求,可以指定机器人品牌,指定品牌大多为国外机器人品牌;另一方面,招投标的方式让系统集成商更加“内卷”,都希望拿出高性价比方案,因而大多采用国际机器人产品。

  “对于产线应用工业机器人的选择,部分情况是客户指定采购,部分情况是公司依据客户生产要求自行采购。”李进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在采购方面,公司采用“以产定购”模式,确定所需原材料,包括螺柱焊机、工业机器人本体、焊枪、涂胶设备等标准设备。

  汽车产业是最早应用自动化和部署机器人的行业。在中国市场,本土的机器人还没有能力实现对整车企业的正面突破。《2021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白皮书》显示,国产机器人在不同行业的占比情况中,汽车制造业用工业机器人的国产占有率最低,不足10%。

  目前国内的协作机器人能实现的是应用于汽车生产的部分环节,比如总装。

  一辆汽车生产出来大致需要经过5个车间:冲压、焊接、喷涂、总装、动力总成。前三个车间对于传统工业机器人的使用量较大;后两个车间可以用到协作机器人。

  “前三个车间(冲压、焊接、喷涂)由于是产线式的生产方式,对于机器人本身的技术、汽车整车的制造工艺要求较高,基本已实现自动化。”常莉表示,上述三个车间国产工业机器人的占有率是比较低的,更多的是以国际品牌的第一阵列(比如发那科、ABB、安川、库卡)为主。

  后两个车间(总装、动力总成)工序较灵活,引入协作机器人和工人并肩工作,提高工厂整体的生产效率。工业机器人行业的增长动力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制造业的整体复苏,机器人自动化需求较为旺盛;二是新能源汽车、锂电、光伏等高景气下游的扩产拉动。复盘国内机器人市场发展历史,2011年以前,中国市场由外资巨头占据绝对优势地位,国产机器人主要是给外资做代理或者系统集成,处于价值链的最低环节,但从2020年开始,国产机器人不断追赶,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重要的机器人市场。

  随着我国制造业的发展,中国的产品已经远销国外,并且受到了许多国家的喜欢。我国作为制造业大国,虽然在工业机器方面起步比西方国家晚,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国的制造业没有发展的余地。在国外不提供核心部件的情况下,我国的工业机器人也照样可以正常运转,这和我国的制造业发展是不可分割的,这也说明了我国在制造业的发展中已经逐步掌握了核心关键技术,再也不用被西方卡脖子。

  众所周知,工业机器人已经是现代社会制造生产中必不可少的科技。机器人自动化可编程的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的运动轴组成的自动化装置。在我国不断向工业强国迈进的过程当中,我不再仅仅局限于发展低端的制造业,而是转为更高端的制造业,这也是维持一个国家制造业长盛不衰的不衰的主攻方向。

  但是在发展的初期,西方国家更加注重工业机器人的发展,也比我国起步早,这也就形成了全球由西方国家掌握的工业积极体系。许多国外的厂商已经形成了垄断市场,这些厂商掌握着关键的设备技术,能够独立制造出机器人的主要部件,包括运动控制器,伺服电机,减速器和驱动器。这些技术都由西方国家所垄断,并且对我国进行了拘束,封锁,因此我国国内的发展是比较艰辛的。但是在我国企业的努力下,我们在工业机器人的领域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我国国内目前一共有九家有关机器人制造的厂商,其中位于首领的是艾斯顿。据悉,艾斯顿在2012年就推出了首款机器人,且在生产的过程中,埃斯顿公司除了在核心部件减速器的使用上是半进口和半国产化的状态,其余的一些核心部件大部分都实现了国产化。剩余的八家机器人企业大部分也都在逐步扩大自己的国产化生产领域,也就意味着我国在不能获取国外的核心部件的情况下,我国国内的厂商也可以正常运转,也可以形成完整的工业机器人生产体系。

  “在工业4.0时代,丰田需要建立一个销售驱动的系统,即获取更多的经营数据、经营定制化,进而推动后端的生产。丰田对汽车生产场景也做一个变革,比如派单、生产、物流、销售网络等环节。”常莉表示,基于生产模式的变革,丰田认为协作机器人能够更好的适应柔性、智能的生产场景。

  当前,节卡机器人主要应用于丰田设立在中国、日本等地的工厂,运行于动力总成、总装、汽车零部件制造等车间。

  《2022年中国协作机器人技术发展报告》显示,2021年,国产协作机器人在中国的占有率超过90%以上。2021年国产协作机器人销量达15300台,同比增长45.7%,实现销售额突破15亿元。

  常莉表示,从供给端看,在协作机器人领域,中国的厂商要远多于国外厂商,主要是行业发展的土壤在中国;从应用端看,以丰田、本田、大众为代表的大客户每年的需求呈现倍速增长,在早期探索阶段,他们也是使用国际的品牌,然而随着行业的发展,对于产品的理解、需求不断加深,公司的发展、效率的提升,产品质量、服务有着严苛的要求,面临着成本的上涨,越来越多的客户从原先的国际品牌(比如,优傲)转而选择国产品牌。

  新能源车带来的机会

  新能源汽车的大发展,给机器人的应用带来一些变化。

  比如,以特斯拉为代表的部分车企开始用一些大型的铸造机器来做一体化的车身。这一工艺使得汽车车身上的焊接点更少,焊接用工业机器人的使用也相应的减少了。

  “生产工艺大体类似,不同点在于一些工艺点的改造上面,比如新能源车的车身轻量化、从点焊变成了激光焊接。随着工艺流程的改变,焊接环节的机器人数量会减少,这是必然的。”常莉表示。

  李进所在的公司目前主要目标是推进在新能源领域应用突破的项目。

  “由于终端用户对新能源汽车的需求标准不断提升,新能源汽车的制造工艺因车身材料、安全性、稳定性、节能性等要求而提升制造工艺标准,这对工业机器人的品质,即:精度、速度、刚度等提出更高要求,倒逼国产机器人不断提升产品质量。”李进表示,新能源属于近期热门新兴行业,自动化需求旺盛且个性化明显,需持续开发新的机器人应用技术与制造工艺。

  新能源车的关键部件是电池,后者的自动化提升过程也将为国产机器人带来机会。

  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2021年全国氢燃料电池汽车产销数据分别为1777辆和1586辆,同比增加48.2%和34.7%。2015年至2021年,全国氢燃料电池汽车累计产量和销量分别是9237辆和8938辆。

 

 

来源: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如需订单咨询: 客服1:客服1 客服2:客服2 客服3:客服3 客服4:客服4 客服5:客服5 客服6:客服6 客服7:客服7 客服8:客服8 客服9:客服9 客服10:客服10